欢迎来到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育科研>>教学研究>>阅览文章
课堂反思——《猫》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2/4/18 14:30:29 作者:lh 浏览量:2826次

     猫是人类的朋友,写猫的文章很多,惟独郑振铎的这篇文章写得伤感动人,以至于最终“我家永不养猫”。《猫》是郑先生小说的名篇,他用朴实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文笔朴素精美,感情深沉真挚。所以这篇文章的第一课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去感受郑先生的三只猫并且卷沉思造成他们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品味文章深情是重点,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是难点,这也正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价值,所以用“读    ,我看到了一只     猫”“读     ,我体味到    ”、“对于     ,我想说    ”三种句式贯连其间,以教师赠格言、学生拟悼文的形式汲取作品人文内涵,升华作品美点精粹。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紧扣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让文学作品的韵味充盈课堂
本堂课的主要部分是说猫。说猫,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这种对比反差是由于个人喜好的偏见,造成对生命个体价值的评判有偏差,也就辜负了一个生命。整个课堂按照这个思路,学生边读边说,边说边读,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走,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最终完成一份悼文,每个人对于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但是本节课,我还有很多的不足,这节课之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学生不够主动,教师说的太多。
有人说课堂进程的把握常在于教师的提问。从“提问”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碎问”,时时在问,问得密度很大,可以说已经不能称之为“提问”;二是“多问”,问得比较多,“提问”的质量不高;三是“主问”,只提出几个主要的问题,提问有深度,有牵引性,学生能够充分地活动起来;最后一种情况,最精妙最有趣,就是“不问”,不使用提问来建构课堂,也不使用提问来组织教学。反思《猫》这堂课的教学,我做的就不够好,问题导向太明确,学生的主动权较少,因此我发现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无提问设计”的课堂,要求教师改变角色,由以讲析为主改变到以艺术设计、艺术调控、艺术指导、艺术点拨为主,因此,教师的深入研读教材、找准话题以及思考自己如何精要点示就显得犹为重要。
     这篇课文的“深加工”,我做得很艰苦,可以说,前期的研读教材花了9分力,后期的教学设计只花了1分力。也正因为前期的加工到位,才保证了后期的活动实效。但是我也有些疑惑——没有“提问”但是应该有“问题”,那么,这个“问题”,除了以话题的形式呈现以为,有没有其他的呈现方式了呢?在围绕话题进行说读活动的时候,如果发现学生说得不够深入,此刻,老师的“追问”,算不算“提问”?如果算,那么,这个课型算不算“无提问设计”?
2.课本的研读视角需要更加多变,更加广泛。      
在和老师们的讨论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于课本的研读视角不够开阔,很多时候习惯性的从大的角度切入,但是种种细节却被忽略,而事实上细节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自己在课堂是牵着学生走看似流畅,却忽略了很多精彩的地方,所以日后,我会多加强对课本的研读,加强自我的发现、创新的理解,这样上课才会更有新意和深意。                                                              (庄妍)